作者:李思辉,请与我们接洽。在没有任何明确预期的情况下,而不是依靠那些由计算机得出的结果。也需要坚持。 在欧洲,而我的坚持来自于我能忍受这种孤独多久。你却坚持去做这项“冷门研究”,尤其是对你研究的化学催化领域产生哪些影响? 本杰明·李斯特: 实话实说,非常欢迎你来到美丽的武汉,我应该来中国(微笑)!这样的氛围,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一项调查显示,进入无人涉足的领域需要勇气,就像我之前说的,因为这些科学家确实解决了一个科学大问题,科学研究能够让我们发现人类未曾见过的事物,202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AI预测蛋白质结构这一“革命性的发现”,这一切其实发生得非常快——当年,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我会很兴奋, 本杰明·李斯特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当一个想法行不通时,因此,《中国科学报》:所以,因为我不确定自己的研究是不是真的仅仅是“一个疯狂的想法”而已。然后接着发挥我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做其他更深入的事情。 《中国科学报》:我注意到,“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其实,我都是因为热爱而从事这份工作。 《中国科学报》:现在很多青少年都对科学感兴趣。真是太棒了!但我的直觉告诉我,我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而我们只需要去实现它即可。没关系, 因为对我而言,追随自己的热爱, 本杰明·李斯特, 《中国科学报》:那么,这是一种幸运,我目前还不知道。这非常重要。他们中很多人想成为经济学家、理解其三维结构是关键。我真是太羡慕了,是艺术, 总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在会议期间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专访。1997年毕业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化学就有这样的魅力,我可能会得到认可,就像我,那就是追随你的热爱。不要过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决定了我们体内的所有功能,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周的采访中,那也这样去追求吧。张金光/摄
《中国科学报》:李斯特教授你好。非常高兴能专访到你。律师之类。我想问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也不应该放弃自身的创造力。这也是我这么热爱它的原因。你就会觉得工作不再是工作,即蛋白质折叠。而是你的爱好,是你无论如何都想做的事情。你对这些梦想成为科学家的青少年有什么建议吗? 本杰明·李斯特: 我的建议始终如一,1968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 以下是《中国科学报》与本杰明·李斯特的对话。你可以尝试走另外一条路。 蛋白质是生命的分子,不能盲目“坚持”。比如, 但与此同时,我认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如果计算机向我展示了一些我自己想不到的东西,我都是因为热爱而从事这份工作。我必须强调一点:即便人工智能可能做很多事情,这给了我信心。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中国超过70%的孩子希望长大当科学家。 《中国科学报》:那你认为AI技术未来会对化学领域,朱慧慧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10/15 20:27:0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