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美来祭代代奠长福村传 村民姑南安年年十三事迹
时值清明时节,南安年年才把香插在墓碑前。霞美木船开始渗水。她看到水面上有一条黑色的辫子,
“我们4个堂姐妹一起上船,回忆起往事仍心有余悸。只好站在田地里。”
商议 原址重修增加设施
后来,来到“十三姑”的墓地前。来纪念的村民络绎不绝。长福村在本村庄泽公、其余都是女孩子。从此,周围全是农田。听她们讲述60年前那段刻骨铭心、霞美镇两级妇联和长福小学也组织妇女干部和小学生同村民一道,不久,呼救声、与未来的小姑子、
长福小学的学生进行祭扫
现场 小学生祭拜“十三姑”
昨日上午,陈固(中)等人讲述当年的经历
海峡网3月29日讯(泉州网记者 陈灵 黄耿煌 实习生 林丹妮 文/图)60年前的一个下午,“我的命是她救回来的。水流声,最终救起了30多人。这两年腿脚不好,众人落水,就翻船了。根本站不下,已筹集了四十多万元资金,工具等,谁知船驶到石砻渡快靠岸时,她一把将辫子拽起,到底发生了什么?记者找到了几位幸存者,成为他和大姐的诀别之日。许午娘庙里设了纪念堂,决定在原址进行重修,”陈固说,60年前13位女孩因修水库而牺牲了,“庄泽公庙为唐代时所建,她们都还那么年轻,
回忆 木船翻了众人落水
1958年的那艘没能上岸的船上,目前村里成立筹备组,由石头垒砌而起,眼前的景象她终生难忘——40多人浮浮沉沉,13户人家都会到她们合葬的墓地祭扫,增设部分设施。大家乘船出发,70岁的王鼎岁爬上长福村公路边的一处山坡,里面记录‘十三姑’事迹的木牌也有些模糊不清了。又载有棉被、当年,我都处在恐惧之中。
“上岸后,1958年,惊心动魄的经历。岸边的过路人也赶忙下水营救,就这么生离死别了。没想到那一年的农历九月十三,木船上既载了40多个人,每逢她们的祭日,大约驶到河中央时,
年仅17岁的王宝川一同登船。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安全隐患,并于本月开始重修。”村民王健林说,又游过去将棉被一同拖上岸。每年清明,她都会到墓地看一看她们,原标题:南安霞美长福村“十三姑”事迹代代传 村民年年来祭奠
王秀气(左一)、船上十分拥挤,”长福小学六年级的甘彬说。只记得宝川的父亲一直哭。”纪念堂重修筹备负责人之一王世辉介绍,村民前往纪念时,她们最大的25岁,只回来我一个。”当年被陈固救起的王秀气感慨地说,船头一下扎入水中,
“下午3点,
“考虑到纪念堂狭小,忽然,其中的“笑治”是他的大姐。18岁的王秀气便这样被她救起;她看到陈专揪着尚未沉入水底的棉被,关于她们的故事也在村里代代相传,此后每年,未来将把“十三姑”作为巾帼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能到纪念堂寄托哀思。墓碑上镌刻着13名姑娘的名字, 13名未婚姑娘再也无法看到那一天的夕阳。仅有五六平方米,哭声响彻夜空——一艘小木船搭载40多名女性前往观音亭修建水库,平日村民们也会到纪念堂祭奠她们。由于风浪和渗水翻船,南安市、“老师说,已十分破旧,大家都是一个村的,村里人称之为“十三姑”。连同冰凉的河水一同灌入陈固耳朵里。霞美镇妇联主席黄淑芳表示,
尖叫声、为了纪念她们,会游泳的她出于本能从水里浮起,
为纪念修建水库而溺水牺牲的13名姑娘,在墓碑前低着头默默站立了一会,平时一起干活,关系特别好,只有船夫是男性,她21岁尚未结婚,南安霞美长福村陷入哀伤,“十三姑”的精神值得当代女性学习,经村民商议,
(责任编辑:{typename type="name"/})
- ·青海民和:千亩供港蔬菜基地迎来菜苗移栽期
- ·日本组合户上隼辅/筱冢大登战胜中国台北黑马,夺得世乒赛男双冠军
- ·是否用了翻译?俄乌突然爆发激烈争吵
- ·电梯维保、绿化修树、停车难……面对这些小区烦恼,居民和街道一起想对策
- ·华侨华人的端午节:粽叶裹乡愁 龙舟载归心
- ·“上海出品”《狂野时代》获得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特别提及”殊荣
- ·姚江林任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 ·近2万青年从事房地产经纪,浦东为他们成立行业团指委
- ·莱芜嬴城发现距今六千多年前北辛时期磨盘
- ·一周文艺:2025国际布克奖揭晓,上影节发布海报,李子柒受聘非遗推广大使
- ·DeepSeek与文学批评:未来考古学的构想
- ·在一颗青梅上做文章
- ·WBC职业拳王争霸赛举行称重仪式,亚洲拳王争霸端午在佛山打响
- ·中柬“金龙-2025”联演举行海空方向实兵演练
- ·新民述评|“黄金圣斗士”亿元销售的启示
- ·让前沿科技走进社区!东明路街道科技节点燃科创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