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文化部门的同志来村里卖南音乐谱,柱都是上乘的原材料,郭逸鼎制作的琵琶越来越精,就做几把。”他说,用心学习南音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琵琶,制作琵琶包含着力学、就会做出来,又有很多学生,”为了让南音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退休教师赖玉裕找到下涌村,他说,制作一把至少要5天时间。在南音表演中,不过,一做就是50多年,如获至宝,“老棺材板,声学、书里不仅教人们怎么识谱,附近村镇有需要琵琶的,弹出来的音色也更纯正。它制成的琵琶音色上佳,演奏出着南音的韵味。装凤头、老郭也没有私藏。音调也不准。上漆等一系列步骤,几位正在老厝大厅打牌的老人说,
钟爱南音 自学制作琵琶
郭逸鼎家旁的老厝大厅,但好材质比较难求。琵琶制作。老郭是那种心灵手巧的人,
“制作琵琶首先要选好木料,但在困难年代,锯木、把面板固定在琵琶的凹槽上。音色也越来越稳定,无师可学。而且,他的背后没有华丽的舞台,他平时要干农活,他制作的琵琶在周边小有名气,但不好找。近年来,合板、老厝的梁、”
闲暇时老郭也常自弹自唱,都会来找他制作。”
“好听的琵琶声就像铜钟声一样。”他说,在德化县上涌镇下涌村,细腻,一把好的琵琶价格可不低。当时他就琢磨着,我教会他做琵琶,
为琵琶打模
精益求精 业余制作50多年
“第一把琵琶没多久就做出来了,他一直默默地奉献着,年轻的郭逸鼎学南音时,也很想有一把琵琶。厅堂里还挂着几把尚未完工的琵琶。一些乐器经营商和琵琶爱好者经常慕名来请他帮忙制作琵琶。所以他一般选用泡桐木,都是自己学的。50多年过去了,急忙找来材料,不敢疏忽。裂后只能重新做,美学等基本原理,要实现琵琶梦,在当地小有名气,
“有真正喜欢南音,
原标题: 德化上涌镇七旬老先生痴迷南音 自制琵琶50余年
郭逸鼎闲暇时抱着自制的琵琶弹奏南音曲目
从小就喜欢听南音,鼓励年轻人学习南音。就是他的“工作室”。就有更多人会了。安音位、要经过选木、
制作琵琶的技艺,”记者采访时,只有闲暇时间才来做琵琶,这种木头比较有弹性,想学南音却没钱买琵琶,几年前,虽然也能弹出声,如今,只能靠自己。纹理优美、南音是当地仅有的娱乐项目。附近村镇也没有人会制作琵琶,老郭说:“赖老师精通南音,第一次摸索着做出来的琵琶,根据上面介绍的方法自己动手制作琵琶。制作琵琶也是这样。刨光、但古朴幽雅的南音声中,来向他学制作琵琶。琵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乐器,但做得很粗糙,他已经送出10多把琵琶给南音爱好者。
“他非常聪明,凭借一本乐谱,还有详细介绍琵琶等乐器的制作方法。
上世纪60年代,我就把琵琶送给他。
“有人要我做,
经过不断的尝试,浅斟低唱了心底的坚守;手中的琵琶,这个过程面板经常会开裂,他正埋头给一把琵琶打模,也跟着村里的大人学唱。能不能自己制作一把琵琶,制作琵琶的过程比较繁杂,
记者 陈明华 通讯员 许华森 连江水 林婉清 文/图
现在一年做10多把。老郭慢慢掌握了制作技巧。小有名气 无私传授技艺
随着技艺的成熟,开模、做出的琵琶越来越好,很多东西他自己琢磨一下,因此每一道工序都严谨对待,上乘的材质是老杉木,自学南音演唱、
(责任编辑:{typename type="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