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防治拥有“超强大脑” 厦环监中心获评年度全国先进单位
原标题:大气防治拥有“超强大脑” 厦环监中心获评年度全国先进单位
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团队正在开展数据采集工作。超强大脑
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团队正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大气度全并展开会商。防治
海峡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黄璜、厦环心获通讯员方青松;图:冯冬鹭)近日,监中进单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授予“2018年度全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先进单位”的评年荣誉称号。这次全国受表彰的国先市级站仅有2个,这份殊荣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在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及国家级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做出的超强大脑贡献。这既是大气度全预报预警团队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防治成果,也是厦环心获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充分肯定,荣誉实至名归。监中进单
大气污染防治是评年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是国先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点。空气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超强大脑健康和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根据国家、省、市的工作部署,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集中优势技术力量,科学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汇聚空气各项指标的实时数据,每天结合气象等数据通过计算机预模拟、人工评价和专家会商进行精准的分析预报预警。预报预警团队全年无休地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提供及时有效的基础依据,为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和守护“厦门蓝”支招。他们的默默坚守成为厦门优良空气质量的一道靓丽风景,在近两年国家级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绽放光彩。
今日,请您跟随日报记者,走进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了解这个“超强大脑”不为人知的故事。
大气污染的“警报器”
第一时间发出预警,确保应急响应及时启动
去年的除夕夜,就在这家家户户欢庆团圆的时刻,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高级工程师赵丽娟会同预报团队的其他同志,还在实时监控空气质量指标的变化,分析和评估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他们眼睛紧盯着空气质量监控平台上实时跳动的数据,还要在多个控制界面中来回切换,紧张有序的空气质量会商工作,陪着他们迎来了跨年的钟声。
“除夕夜的23时至初一凌晨1时,是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的时段。目前大气扩散条件不好,污染物可能会持续上升,很可能在初一早上6时至10时达到最大浓度值,必须得严格防控!”经过复杂的统计、运算,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将预测结果通报给各相关部门。我市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应急响应队伍立即赶赴几个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临近警戒值的区域,按照预案展开防控工作。
事实上,对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团队来说,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待命早已是常态。因为,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是一个全年无休的空气污染“警报器”,遇到污染天气多发的特定时期,他们还要启动加强版的预报会商机制。“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静稳天气频发,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是空气污染的高发期。每天傍晚则是污染物浓度的上升期,经过一夜累积会在次日上午达到最大值。”赵丽娟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及时响应,在这几个月里,预报团队经常天不亮就开工,一做就要到深夜,不仅要紧盯成百上千个数字的变化,还要及时展开预报会商,对空气污染浓度变化趋势做出研判,为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和决策依据。
污染防治的“数据库”
大数据分析总结规律,决策更科学更有预见
能被誉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超强大脑”,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人才荟萃绝对是其中之一。全站不到40人,就有21名高级工程师,其中2名教授级高工。有了这些专家“领衔”,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数据收集评估自然更加全面,分析更加精准,为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的决策依据更科学。
一年中,什么时候空气质量最差?不同的季节应该重点关注哪一类污染源?紫外线强度发生变化后,相关部门应当如何调整防控措施,以控制大气污染物的形成速度……这些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性问题,在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都能找到符合厦门实际的答案。
记者发现,要获取这些答案,真的不仅仅只是“有专家”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群为了环境监测事业奋不顾身的专家。集美乐海小学空气站,是大气监测的重点部位,这里楼道十分狭窄,预报团队中年近50岁的教授级高工总是自己爬上一条又长又陡的梯子,扒着天窗上楼顶去获取一线资料。好不容易取完数据,他已经是双腿发软、全身是汗。溪东空气监测站较偏远,车子根本无法开到现场,预报团队里的年轻工程师要扛起十几公斤的检测设备,徒步3公里才能进入现场巡检。“这么多年,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只要数据没错就好!”预报团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就是预报团队工作的常态。然而,一项枯燥的工作,一个团队能够数年如一日地坚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精,需要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责任心。不论环境多么艰苦、工作压力多大,他们都敢于迎难而上,在压力下坚守和成长,这就是环保铁军的精神。
不仅如此,目前,为进一步把好监测数据的质量关,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还实施了严格的监测设备第三方运维管理制度,落实技术控制规定,采用“远程巡查+现场考核”的方式,强化对监测设备第三方运维人员的监督管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确保了“超强大脑”发挥最大功效。2018年,全站按期完成任务486个,采集4.12万个监测数据,涵盖了大气、水、土壤等方面内容,为我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亮点
●2018年,全站按期完成任务486个,采集4.12万个监测数据,涵盖了大气、水、土壤等方面内容。
●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待命。
●全站不到40人,就有21名高级工程师,其中2名为教授级高工。
未来展望
不断提升
监测预报水平
强力支撑污染防治攻坚
2018年12月18日,根据国家环保监测机构改革的要求,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成为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直属单位,机构职能和业务范围有了调整和拓展。
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不仅仅要承担厦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和考核工作,还要承担整个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相关工作,完成生态环境质量省级监测、考核工作。同时,该站还负责台湾海峡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等的相关监测工作。
目前,福建省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正在统筹谋划,号召全体干部积极学习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团队的奉献精神,进一步提升自身技术力量和监测分析水平,更好地完成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该站已经着手组建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技术中心,计划在当前“环境空气质量3天预报”的基础上,将预报时间增加至未来7天,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文旅)
-
海峡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崔昊)昨日,投洽会组委会通报了大会最新筹备情况。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厦门会晤一周年,本届投洽会将紧扣国家改革开放大局,坚持国 ...[详细]
-
在杏林片区,品质楼盘已成市民二手房置业的重要选择。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石涵琪)厦门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近来二手楼市逐步走出谷底,从2月份全市二手住宅销售量598套逐渐上升至7月份1857套,半年之内 ...[详细]
-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陈立新摄海峡网讯 (厦门晚报 记者 张海军) 8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就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标志着国企改革“ ...[详细]
-
台海网8月1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念叨着“进了农历七月就不能理发”的老爸,催着儿子赶紧带他出门去理发。儿子虽已两杯酒下肚,却拗不过父亲。8日晚,两人就被莲花交警中队拦了下来。 ...[详细]
-
引导金融机构对接重点项目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宗满意 林露虹 实习生刘冰莹 通讯员林晓龙)目前,厦门市正在着力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厦设立区域性总部、分支机构等,不断 ...[详细]
-
海峡网8月2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钟炳祥/文 陈巧思/图) 金牌、金宝莱、好兆头、好来屋……厦门厨柜行业曾经流传着“两‘金’两&lsq ...[详细]
-
在一次次比赛中,陈岳洋左)锻炼了自己,提高了棋艺。何雪梅 摄厦门同安少年在全国级比赛中,再次载誉归来。日前,记者从同安区获悉,在2018年全国象棋少年锦标赛中,同安一中初一(2)班学生陈岳洋代表厦门厦 ...[详细]
-
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袁舒琪)不按审批图纸施工,企业、个人将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单”。昨日,记者从市规划委获悉,厦门市本月初出台了《厦门市城乡规划建设领域“红黑名单 ...[详细]
-
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沈彦彦)最近,生猪又成了养殖业的热门话题。春节过后,全国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我市生猪收购价格在上半年一度触底,跌破每斤6元的关口,为5年来的最低。这样持续低迷的情况在上月初迎来了拐 ...[详细]
-
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沈彦彦)最近,生猪又成了养殖业的热门话题。春节过后,全国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我市生猪收购价格在上半年一度触底,跌破每斤6元的关口,为5年来的最低。这样持续低迷的情况在上月初迎来了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