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鬐山窑里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不止步于田园,振兴在乡村,山窑中楼镇——
马鬐山窑里田园综合体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中楼镇是岚西北区域扶贫重点镇,属于乡村振兴的合体主战场。该镇按照市区新一轮林水会战的乡村要求,认真领会“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产业化”新理念,振兴坚持把林水会战作为乡村振兴的马鬐重要抓手,特别是山窑去冬今春对马鬐山窑里片区进行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并以此为契机规划建设了马鬐山窑里田园综合体。园综引领
该项目位于马鬐山下、浔河岸边,乡村风景优美、产业民风淳朴,振兴完成投资4.2亿元。马鬐2018年11月份,中楼镇聘请北京读道文旅规划设计团队进行了总体规划,按照“旅游+产业+乡村”三位一体、三产融合、三生同步的发展模式,规划打造了“一心、一廊、二环、八组团”(“一心”是旅游集散中心;“一廊”是山水秘境风情廊;“二环”是山水秘境体验环和山水秘境印象环;“八组团”是凤凰山水中心组团、凤凰窑里度假组团、凤凰禅韵观光组团、凤凰农业科技组团、秘境花海探秘组团、秘境寻遇婚庆组团、秘境山水游乐组团和秘境渔家体验组团)。
“再过段时间,这座桥修好了,浔河两岸又多了一个连接点。”日前,在马鬐山下,浔河上一座即将竣工的桥,让经过此地的人都高兴地说,它建成后,从浔河域到玉村,又多了一个方式。
“修好了路,建好了桥,栽好树,种上了花,还修建了广场。”从山上劳作回来,在白马广场休息的村民刘美芬说,两年来这里的变化太大了,以前因为道路不好进出都很困难,如今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已有游客慕名前来游玩。
刘美芬所感受到的变化正是,岚山区中楼镇通过不断努力,用实际行动回应着这个区域建设初期的美好期待,那就是建设一个一头连着都市人乡愁与田园憧憬,另一头连着乡村商业价值与产值的田园综合体。
这个总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涉及7个村6200口人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镇从2018年11月开始了总体部署,聘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了总体规划,按照“旅游+产业+乡村”三位一体、三产融合、三生同步的发展模式,努力建设成山水林田路要素集聚、农旅文资源集成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格局。
高标准修建的柏油环山环库旅游道路22公里,与马鬐山、翟姑山、锯齿山、浔河遥相呼应,同复垦治理矿山5处、新增造林绿化面积8000亩一起,勾画出一幅美妙和谐的绿色生态画卷,俨然已经成为该田园综合体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原有的马鬐山风景区还将不断打造升级,以此为辐射带动,加快景区周边村庄打造、旅游产品开发销售、特色乡村文化、特色乡村民俗、特色乡村餐饮等开发建设,拉长乡村旅游业发展链条。
生态不断修缮,基建不断完善,中楼镇的依托田园发展产业的脚步也悄然开始。
有着田园梦的多个老板已经来此落脚。
日照玉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老板张玉村,在外面摸爬滚打十数年,一直有一个田园梦,两年前,他的梦想在浔河岸边落了脚。
2017年,张玉村流转了300亩土地开始了蔬菜水果种植,利用该区域水、地、人等原有的元素,浑然天成地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不仅吸纳了周边村民就业,还提升了土地的生产效能。张玉村努力在保存住原有生态元素上,发展产业,他说虽然时间尚短,自己的很多想法还在需要验证,但良好的开端已经让他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
与张玉村有着同样认知的浔河峪四季水果采摘园,正逐渐建成涵盖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的产业,将新型产业与农村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游客吃的鱼,是浔河里的淡水鱼;菜,是山坡上的野菜,保证既经济实惠,又吃得绿色健康。
“农业生产是田园综合体的根基,所以马鬐山窑里田园综合体保留了原有土地上的一些种植业,继续种植着桑葚、草莓等水果及各类花卉蔬菜苗木等。”浔河峪四季水果采摘园负责人李庆英说,浔河峪四季水果采摘园的一系列农耕体验、自然教学、商品销售等服务活动,也都是基于农业种植所衍生出来的。
让一产和三产紧密结合的一个最大红利,就是拉动农业产值和农民就业。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与原来农产品按普通渠道流向外部市场不同,将来马鬐山窑里田园综合体种的农产品通过游客消化,或成片高效种植,产值成倍提升。
这片区域及周边是中楼镇省定贫困村的集中布局区域,共有省定贫困村5个,贫困人口575户1015人,近来,完成各类农田水利项目近20项,通过饮水上山、自压回流和管网联通,不仅使该区域近万亩农田实现有效灌溉,还有力保障了该区域60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使这片区域的土地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原来这里的土地仅有180元/亩,通过实施综合治理后现在的土地价格攀升至800元/亩。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产出和质量,浔河峪、玉村等乡村旅游项目都聘请当地人为工作人员。农民在家门口工作,年收入增加。
田园综合体代表了一种乡村发展理念转变,它在中楼镇人的不懈实践中开始慢慢融入马鬐山下的这片土壤,一群心系田园的乡村振兴探路者,开启了田园综合体的美丽实践。(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通讯员 战祥明)
(责任编辑:健康)
-
海峡网8月1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利萍 通讯员施建兰)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地铁出行,随着客流的增加,有人竟在地铁站实施偷拍违法行为。近日一名男子因偷拍女性裙底,被处以治安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据悉,7月 ...[详细]
-
本报讯本报记者)近日,我市以区县为单位分片召开了市直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直部门单位选派的53名“第一书记”作了发言,交流了任职以来的工作开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当前,我市小麦秋种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截至10月10日,全市已播种小麦87.76万亩,占66.99%。 由于近期天气晴好,温度偏高,土壤失墒较快,部分山岭地块出现旱情,加上有 ...[详细]
-
本报记者 孟凡虎 东港区南湖镇大北湖村。每天清晨,52岁的王宗龙赶在8点半前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接待读者。 去年8月12日,大北湖村农家书屋建成开放。由于王宗龙做过村里的出纳,又是村里远程教育 ...[详细]
-
现象1充电两小时没处上厕所现象2汽油车占用充电资源现象3找充电站要绕车库一圈由于没有休息区,司机们只能席地而坐聊天。充电站内厕所大门紧锁。海峡网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在新能源汽车不断增加的当下,汽车充电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10月18日,省提高通关效率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督查组来我市,就外贸稳定增长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副市长刘兆亮陪同。 在听取了我市外贸进出口情况及口岸工作情况汇报后,督查组希望日照各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邢慧) 10月13日,市公安局在新玛特商场门口举行《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宣传活动。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从10月1日起,居住证将取代暂住证,成为流动人口在本地的身份证明。 ...[详细]
-
诚邀——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座城市的事。 因此,我们推出一个与学习有关的栏目——“名师博客”。 帮学生,帮家长,帮未来! 这是一个以有趣为纽带,会讲很多故事的栏目:最草根的视角,最一线的 ...[详细]
-
海峡网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 实习生 元滢洁 通讯员 凌瑾) 门牌,不再仅仅是铁牌和数字,一张小小的二维码智慧门牌,具有出租屋信息管理、生活缴费、一键报警等九大功能。日前,导报记者跟随海沧后井边防 ...[详细]
-
超市买回变质肉市民凭小票“赢”十倍赔偿本报提醒,购物小票要保存好本报记者 张磊 通讯员 张强 王岩 近日,消费者申先生从市区一家商场内购买了12元钱的生里脊肉,回家准备做饭时却发现肉已经变质发酸。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