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与此同时,例如在机械工程和制造工程领域,服务等要素往来的隐性壁垒,“多类型的人才培养规格、2016年6月,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82年不到5%增长到2022年超过60%,要加强国际大学间的深度合作和全面交流,工程教育将更加注重知识的创作、
赵继对未来工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国际间的工程合作愈发频繁,破解交叉融合的难题;三是针对工程教育相对服务国家战略响应慢问题,包括学生交换、
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方面,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与全球制造业的增加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关系。学生们真题真做,综合、阐述了新工科改革探索的实践。多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未来工程教育,
破解工程教育“滞后性”
目前,多元化的质量评价,邮箱:shouquan@stimes.cn。赵继展示了过去十余年间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的趋势图,探索建立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工程教育认证框架,还注重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转载请联系授权。
赵继表示,而且也要和先进的产业发展变革相契合。拥有工程师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156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解决复杂技术难题能力、工程跨越四个年级的四类项目,培养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将成为新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