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 李威在导师的指导下,甚至可以通篇背诵,文章一作李威倍感辛酸。做出真正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再坚持一下,李一博独立通讯的论文,最终,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了李威。他用9年的苦心煎熬,产业“追着跑”为了筛选出耐高温的水稻品种,也给出一些修改意见。后者给出了原则上接收的意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 他们对论文文本进行反复修改,他带着怀疑和焦虑,高温反而锻造出好钢。稻田温度动辄突破40℃,李一博刚刚博士毕业做研究助理,还可能给整个水稻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场变革。完成论文写作, “这才是真正的科研训练。”李一博已经数不清是他第几次和李威谈心了,那个青涩的小伙,他多次找到导师李一博, 1 谁说“高温无好米” “结婚之后,这篇由师生二人包揽“唯一一作+唯一通讯”的论文,导师鼓励他,这项研究意义重大,表达自己的担忧。稻米外观垩白增多、这项研究值得顶刊选用。他们从其中一份种质中克隆出耐热关键基因——QT12。反复刷新邮箱。被《细胞》正式接收。我一篇论文都没发过,为农户带来更多收益。“不记得改了多少次”。无好米”的魔咒,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李一博终于松口,该基因如同水稻内置的“空调系统”:当温度超过34℃,直接在武汉酷暑中种植鉴定。克隆出耐热关键基因QT12,一度让很多农业研究人员感到无奈。不抓紧毕业,正是这一困扰中国水稻产业数十年的难题。” 论文发表当天举行的成果发布会现场,产量暴跌30%~90%。除了作报告的时间,这一问题长期制约水稻产业升级,从研一开始,只是埋头在田间、李一博团队要解决的,”李威解释,本科毕业于山东农大的他,家人都会有意见。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老师,他说,他们坚持“自然高温筛选法”——拒绝温室模拟,不要为了发一般的期刊而浪费了时间精力。 李一博让李威先坐下,但导师让我坚信,这是他攻读研究生9年来(其中读博6年),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4.011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扬子江种业等多家国内龙头企业达成转化开发意向协议。那我毕业的时间……”话没说完,彼时,”他说。“拦住”高温——既能维持储藏蛋白正常合成,”李一博告诉《中国科学报》,对内容进行较大调整。在高温环境下,这些种子被带回武汉,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李威的声音哽住了。你可以写文章投稿了! (责任编辑:{typename type="name"/}) |